(资料图片)

在日本股市屡创新高,在欧美股市高歌猛进之时,今日A股一根破位下杀的中阴浇灭了多头最后的幻想。突然加速下杀,市场在担忧什么?

更让投资者焦虑的应该是A股市场成交持续低迷。

随着A股上市公司的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股票沦为“僵尸”,以今天市场为例,日成交低于1亿元的公司达到3191家,占比超6成。

此外,当下市场中,单价几毛钱、一两块的股票越来越多。

未来怎么看,又该怎么办?

中阴破位,浇灭人气

今日,A股三大指数今日集体调整,午后均跌超1%,成交7658亿元。截止收盘沪指跌1.52%,深成指跌1.03%,创业板指跌1.18%。两市共1241只个股上涨,3801只个股下跌,北向资金净卖出80亿元。

板块上,仅医药股收红,市场上关于“二阳”的讨论再起。

5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基于seirs模型的预测显示,2023年新冠第二波疫情高峰发生在6月底,约6500万每周。

华鑫证券此前研报认为,从美国感染趋势来看,随着新冠毒株的持续变异,在经历第一轮感染高峰后感染仍持续发生,新冠口服药需求度将持续存在,而根据未来发展趋势,对于可缩短病程的新冠口服药需求将迎来高峰。此外,60岁以上人群对新冠药物的需求度仍将处于较高水平。

除了下跌,更让投资者焦虑的应该是A股市场的持续缩量,前段时间成交排行榜的前列一些公司日成交能达到百亿元左右,今日两市成交榜首剑桥科技(行情603083,诊股)成交仅为50多亿元。

增量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随着A股上市公司的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股票沦为了“僵尸”。以今天的市场为例,日成交低于1亿元的公司达到3191家,日成交低于5000万元的个股达到2148家。

从价格上来看,目前股价低于1元的股票达到26家,低于2元的股票达到76家,数量是明显在增多。

说白了:场内玩的人少了,该躺平的都躺平了,而且不少上市公司可以说是彻底被资金抛弃了!

市场在担忧什么?

1、地方债问题突然发酵

从这两天的舆情来看,市场已经开始担心地方债了。

据财信证券统计,今年1-4月,城投非标违约事件达73件,为2018年以来的新高。彭博社本周一发表的一篇关于中国地方债情况的报道在其首页挂了两天。这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外资的情绪。

另一方面,今天一份昆明专家城投纪要亦在网络间刷屏。5月18日,新世纪评级公告称,决定维持昆明滇池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昆明滇投”)主体信用等级AA+级,调整评级展望为负面,维持“17滇投债”债项信用等级AA+级。

此前,贵州方面于5月8日提出,在黔东南州落实化债责任和不新增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允许融资平台公司对符合条件的存量隐性债务,与金融机构协商采取适当的展期、债务重组等方式维持资金周转,为当地债务风险化解提供了路径。

2、G7峰会后,日本火速出手

5月23日,日本政府正式出台半导体制造设备出口管制措施。

我国商务部回应:我们注意到,日本政府正式出台针对23种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出口管制措施,这是对出口管制措施的滥用,是对自由贸易和国际经贸规则的严重背离,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3、经济恢复不佳

今年时间已经近半,疫后经济复苏并没有达到之前的预期。可以说,国家已经拿不少支持政策来了,但从近期公布的一些经济数据看来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

从开年伊始,广义货币(M2)就以超乎想象的数量增长,天量货币印了出来,本应迎来通货膨胀,各行各业都十分火热。但结果相反,最近一期公布的CPI都快接近负值了。

老百姓(行情603883,诊股)手里没钱,消费萎靡不振,多数行业都在萎缩状态,降薪裁员,失业率增加,投资也迟迟起不来。

经济趋冷成为事实,尤其是楼市在4月、5月明显转冷,货币政策的边际作用正在锐减。

未来怎么看,怎么办?

1、关注6月MLF续作窗口,等待基本面复苏程度有实质性提升

数据显示,当下A股市场内资净流入收窄、外资净流出,基金新发规模仍偏低。具体来看:(1)近7日陆股通净流入转负;(2)融资净流入较低;(3)5月偏股型公募基金新发规模较低,近30日场内基金净流入减弱。外资净流入趋势放缓,资金面整体均有所回落。

短期而言,人民币汇率仍有贬值压力,或掣肘外资流入。主要基于:一方面,美联储加息预期再起,美债收益率有所反弹。多位目前拥有投票权的美联储官员发表偏鹰派表态,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周(5.15-5.19)大幅上行至3月以来新高,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年内首度“破7”。另一方面,企业实际资产回报率或趋于下行,或导致降息预期升温。

伴随着PPI持续下行,工业企业实际利率将明显抬升,导致企业实际资产回报率趋于下行。这将不利于微观企业生产、投资的意愿持续恢复,从而抑制宏观经济走出“弱复苏困境”。

开源证券认为:未来央行仍有降息的可能性,关注6月MLF续作窗口。显然,短期人民币汇率或在中美利差收窄预期的叠加影响下仍有贬值压力。历史上来看,人民币汇率加速贬值期间,因资金面掣肘叠加对国内基本面担忧或导致市场出现较为明显的调整,考虑到目前市场主线淡化、轮动加快、赚钱效应减弱及成交量萎缩,预计短期A股或将面临阶段性调整压力,直到基本面复苏程度有实质性提升。

2、洪灝2023年下半年展望进而无咎

洪灝称,中 国创纪录的贸易盈余使存款余额和M2激增。这正是中国制造业实力底气的有力明证。但这种比较优势也意味着中国出口一直是疫情期间支撑经济的擎天一柱。美联储的紧缩政策正压制着美国内需,由此影响了中国制造业和出口的势头。因此,尽管大国重启,大宗、能源和股市却表现平平。

疫情期间,中国家庭的杠杆率激增,如今进一步加杠杆的空间已有限。这恰恰解释了缘何贷款增速滞后于货币增长,而“报复性消费”如昙花一现。此外,消费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殊为有限,因此,橘生淮南,水土异也,海外消费引领复苏的经验无法轻易移植适用——这与共识对于复苏的认知相悖。

若美国能躲过衰退,中国制造业和出口势将关山横越。工业利润增速触底,中美消费者信心并肩回暖都暗示着此种情景的可能性正稳步上升。如是,经济全面复苏尚需时日,风险资产也终将有所表现。否则若美国衰退,市场将先下行,但随后央行很可能会进一步宽松以助力复苏, 一如2014年至2015年间所见那般。无论以上两场景哪一个最终出现,此刻都必须屏息凝神,咬定青山。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