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商品,“二手”通常比“一手”卖出更高价格,而且高出很多?更多人想到的恐怕是珍玩、古物或者未开封的美酒,而且场景大概是拍卖会,拍卖师喊着“一次”“两次”“三次”,最终一锤定音。
极少有人会把“值钱的二手货”跟智能手机联系起来,毕竟,后者早已成为了“电子快消品”,除非是乔布斯那只iPhone原型机。但从今年下半年开始,认知恐怕要刷新了:小米的一款“环绕屏概念手机”,此前在二手交易平台上的价格逼近30万元人民币;最近引起话题的则是“折叠屏手机”。
被认为“一机难求”的华为折叠屏产品Mate X,定价16999元,但 在二手交易平台上的“出货价”已经来到10万元左右,至于“回收价”,有用户已经标出了“999,999”,尽管这可能只是为了引起注意。
从“电子快消品”到“电子奢侈品”甚至“电子硬通货”,折叠屏手机目前跟那些珍玩、古物或者未开封的美酒的相似之处至少有两点:价值独特、数量稀缺。
折叠屏手机从创意到概念到技术都不算特别新颖:创意层面,无论是在科幻小说或者电影中,人们都读到或者看到过类似产品的影子;概念层面,从化妆镜到笔记本电脑,“折叠”是一种“古老”的产品形态;技术层面,柔性显示已经被研究多年,只是没有规模商用。
但以上这些,并不妨碍折叠屏手机的独特价值。从“无边框”到“全面屏”,品牌对手机屏占比向小数点后两位看似“疯狂”的探索,其实代表了用户对于更大视野的追求,随着单一屏幕的数个解决方案相继迫近极限,折叠屏成为了可行途径。同时,理论上,通过将PC、平板、手机“合为一体”,它还可以让移动办公更轻量,让出行人群得以携带更少设备。
在华为官方商城为数不多的评价中,可以看到这样的反馈:“打电话音质很好,速度真的不是一般的快,刷屏响应很快的;适合看美剧大片;客服也很周到,果断剁手了。”又或者:“关注很久了,终于等到发售,没有让我失望!适合我这种商务人士,拿出来处理公务都很气派,操作也很方便,展开之后视野很宽,很满意的机型。”
当然,折叠屏手机被炒出天价,更关键的还是数量的稀缺。稀缺是因为工艺的限制,折叠屏面板的技术稳定性和良率都尚未达到极佳。
需要注意的是,让折叠屏手机能够成为“电子奢侈品”的两个关键因素,也为后续的挑战埋下了伏笔:产品耐用性以及软硬件协同等,都有不小的提升空间。
先看产品在铰链、屏幕柔韧性等方面的耐用性问题。今年2月,三星正式发布折叠手机Galaxy Fold,不过在其预定期间,三星Galaxy Fold被曝出,寄给媒体的测评机仅使用一两天,屏幕就出现隆起、闪屏、黑屏等问题,情况严重的体验机屏幕出现了破碎。鉴于此事件的影响,三星紧急召回了所有评测机,并推迟了原定4月26日发售的计划,直至今年9月份才开始正式销售相关产品。
再看产品在APP生态适配方面的问题。尽管华为Mate X表示包含手机淘宝、今日头条、微信、王者荣耀等的APP Top排行靠前的应用都已对其进行了适配,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上问题大不,但相比于应用的总量而言,这还只是一小部分,覆盖用户的个性需求尚需时日。
回过头看给出“回收价999,999”的那位二手交易平台用户,据本人的介绍,其是IT/互联网/通信行业的产品经理,目标回收5件产品,已回收3件。无论是做研究也好,后续再出手也罢,看起来,这位用户回收产品的目的并不是“日常使用”,这样的用户,不在少数。
买不到的产品、待提升的体验和被推高的价格,让折叠屏手机在现阶段看上去更像是那些在拍卖会上的“天价收藏品”。需要注意的是,实现货源充足、体验完善以及价格普适的关键能力,更多其实并不掌握在智能手机终端厂商的手中,而在上游,这样来看,国产手机的技术升级之路依然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