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个由国内银行主导推出的个人碳账户启动内测。媒体报道称,这将为了解当前民众对于低碳生活的态度和实践方式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如今,绿色生活已经成为公众的普遍共识,碳普惠市场正大有可为。而所谓碳账户是包含碳排放数据采集、碳核算、碳排放等级评价和场景应用等功能在内的碳减排支持体系。依托碳账户,企业和居民可以结算“减碳账单”,提高减排效率和意识。面向未来,特别是对提升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来说,把个人碳减排量纳入碳交易体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个人参与碳市场交易,不但能够提升市场流动性、促进良性运转,而且能够进一步激励公众践行低碳生活方式。
然而,根据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联合多家专业调研机构发布的《2022低碳生活绿皮书》(以下简称《绿皮书》)分析,对于低碳实践,知行尚未统一。就目前而言,碳减排工作主要集中在企业部门,围绕建立个人碳账户的信息数据收集工作还有困难。这些因素都影响了个人碳账户的发展。进一步讲,只有让日常碳减排效果变得明确可计量,并在低碳实践与工作生活之间建立起紧密联系,公众才能更深切体验到低碳生活带来的实惠和便利,并积极践行低碳生活方式。
一方面,要加强基础数据平台的建设,破解数据安全与碳排放核算问题的障碍。换言之,接下来尤其需要平衡好数据安全、个人隐私与碳排放数据的精准度问题。譬如,要开发碳普惠核证减排量方法,统一统计口径,确保科学规范地评价和精准地核酸碳排放值。另一方面,要在线上线下开发更加丰富的绿色低碳生活场景,促使个人碳账户的使用场景触手可及。譬如,个人碳账户平台应当确保对用户的激励措施方便可靠、富有吸引力,并坚持以资源共享最大化地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不断增进低碳行为数据的全面性。
目前,我国已有多家银行在探索建立个人碳账户体系。根据《绿皮书》的分析,公众更看重低碳平台的价值观导向,而非商业利益。而且,主动分享自己的低碳行动,期望带动更多人加入其中,已经成为许多人的主张。这对发展碳普惠市场、建立健全个人碳账户,无疑大有助益。试想一下,从开通电子账单到生活缴费网上办,从绿色出行到旧物回收,当各类场景中的减排行为能被换算为银行账户中的积分,并可以换取一定权益,普通人得以从日常出发践行绿色环保理念,绿色生活必定不再遥远。
(记者 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