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凌锋拟提交一份建立康复治疗师规范化培训长效机制的提案。他认为,康复是全年龄段的需求。就儿童而言,先天性残疾、孤独症等都需要长期康复。“我国的康复医学是从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发展的,起步比较晚,目前仍是人才紧缺的,所以要加快步伐。”

孤独症领域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康复治疗师的人才培养迫在眉睫。2020年残联在册的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在岗人员3.2万。非在册的数据不明。根据权威数据,中国孤独症谱系人群超过1400万,他们需要至少300万的康复治疗师用以辅助社交融合、生活自理以及知识学习。

大米和小米联合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北京心盟孤独症儿童关爱中心、广东省特殊儿童发展与教育重点实验室发布的《中国孤独症康复治疗师职业幸福感报告》(下称“报告”)显示,孤独症康复治疗师的生存状况,对1400万孤独症谱系人群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至关重要。孤独症康复治疗师每帮助一名谱系人士融入社会,自理生活,社会便减少一份负担,甚至激活一个劳动力。

正在进行一对一干预的孤独症康复治疗师

凌锋表示,我国的康复治疗师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在这个情况下,我们新培养的人,就应该参照国家统一的教育标准,转岗人群的培训,其实是临时的补充。作为一项事业,还是要有长远的规划和方向。慢慢地,更多的康复治疗师被培养出来,这两部分人合流,整个队伍会逐渐壮大,也会越来越规范。

对于孤独症康复治疗师而言,《报告》显示,过半的孤独症康复治疗师认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占比50.1%)最重要。在1326名受调查者中,84.2%参加过专业的孤独症复师培训,未参加过任何专业培训的占比15.8%;而在参加过培训的1116名从业者中,“1-3个月”累计培训时长的最多,占比37.6%。

大米和小米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孤独症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需要政府、行业、机构、高校携手并进,加速特殊教育领域人才培养和标准建立。在专业人才培育方面,大米和小米建立了菁米培训、直通车培训、高效职能必修课等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为吸引高端人才加入,大米和小米启动“鸿鹄计划”,并量身定制培训及考核方案,加速培育本土精英专业人员。

大米和小米康复治疗师菁米培训

2021年天津两会上,天津市政协委员陈钟林提议,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康复服务机构和特教学校教师专业培训,引入和整合国内外资源,提升从业人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逐步满足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社会支持等方面的现实需求;开展普通幼儿园及学校教师孤独症通识培训,使普校和幼儿园教师更多了解孤独症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培养更多资源教师和“影子老师”。

“同时,为储备人才,需加大高校康复及特教专业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引进人才、加强国际合作等方式,将孤独症康复等特教课程引入高校心理、教育、医学、社会工作等专业的课程体系,纳入师范院校、医学院校的必修课,条件成熟时建立相关专业。”陈钟林建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