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近期,市场上“最靓的仔”非新华制药(行情000756,诊股)莫属了。其股价自11月份以来宛如坐上了“火箭”,从17.5元最高涨到43.43元,不到一个月时间股价涨了2倍多。

在其大涨期间,新华制药也是先后多次发布异动公告,并且收到和回复了交易所关注函,但依旧并没有阻止资金的做多热情。既然公司基本面未发生重大变化,新华制药近期股价飙升的原因何在?新华制药的未来又该如何分析和判断?

01

大涨的底气是什么?

新华制药能够收获多个涨停板的底气无非是新冠治疗,牵涉三大新冠药物概念。

据界面新闻报道,近期多个互联网平台已开始、或即将放开销售真实生物的阿兹夫定。这款药物原本是治疗艾滋病的,有意思的是最后发现对治疗新冠也有奇效。

早在此前4月末5月初,新华制药便和真实生物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其生产销售国内首个获批的新冠小分子口服药阿兹夫定,蹭上了“阿兹夫定”概念,此番又接连踩中了“熊去氧胆酸+布洛芬”概念。

除了阿兹夫定外,新华制药还涉及目前“炙手可热”的“熊去氧胆酸+布洛芬”概念。

近日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Nature》杂志发文称,熊去氧胆酸可用于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由于疫情防控不断优化,市场走出了一波“囤药”行情,Nature最新报道把熊去氧胆酸推上了风口浪尖。

而新华制药的的全资子公司新达制药刚好于今年6月份取得了熊去氧胆酸片上市许可持有人资格。

如果说熊去氧胆酸治疗新冠的概念还有点“虚”,那新华制药在包括布洛芬在内的解热镇痛类药品的市场地位就是“实打实”的了。

近期伴随国内疫情防控政策进一步优化,大众储备各类抗病毒、退热等治疗药物的积极性高涨,部分地区存在热门药品断货的情况,布洛芬就是其中之一。

而新华制药作为全球重要的解热镇痛药生产和出口基地,包括布洛芬、阿司匹林、安乃近、氨基比林、安替比林、异丙安替比林、曲马多、美洛昔康等品种。

无论是原料生产和销售均处于领先地位,并且实现了产业链配套,通过了欧美规范市场质量认证,市场竞争力非常明显。在最热门的布洛芬这一单一产品上,市场份额高达近40%!

在布洛芬热卖的背景下,新华制药的业绩预期已经非常明确,连续涨停实际上也是很正常的。

02

不合理囤药导致“药荒”

布洛芬的热卖甚至缺货或是新华制药此番上涨最硬核的逻辑,但实际上中国的布洛芬产能不仅充足且弹性高。

我国是全球布洛芬原料药生产和出口大国,占全球产能的三分之一,下游的制剂生产商也很多。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已有558家药企生产的布洛芬产品获批,其中不乏华润双鹤(行情600062,诊股)、哈药股份(行情600664,诊股)、修正药业等知名药企。

其中,产能首屈一指的是新华制药。据悉,新华制药是全球最大的布洛芬生产企业和原料药出口企业之一,产能在8000吨左右。如果以 2021 年中国市场 1700 吨原料药实际需求量来推算,仅这一家公司产能就是中国全国需求量的 4 倍有余,足够 33 亿人用了。

除了新华制药之外,国内还有多家公司生产布洛芬原料,亨迪药业(行情301211,诊股)已有 3500 吨产能,还新建了 5000 吨产能,总产能也可以达到 8500 吨。

就算其他制药公司的产能不算,这几家公司的布洛芬原料产能满产之后就差不多垄断全球大部分产能了,供应全球使用都不是问题。

此轮缺货的原因是多数药店的备货都按照正常节奏,遇到几乎是全民抢购,才会纷纷销售一空。类似于疫情初期时的口罩、手套股,当十几亿人都去购买一样东西的时候,抢购情绪与市场炒作情绪蜂拥而上,这都是短期效应。

况且类似布洛芬这类药物只是缓解症状的退烧止痛药,服用完布洛芬并不意味着新冠肺炎转阴。消灭病毒还应该依靠自身免疫系统来努力,大多数感染了奥美克隆的人5天左右出现了转阴的情况,有一小部分人10天左右才转阴,因此目前的布洛芬概念股更多的是情绪使然。

03

游资频上龙虎榜%2B股东“离场”

虽然股价上涨,新华制药的业绩上升却比较微弱。2022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53亿元,同比增长10.39%;实现归属净利润2.93亿元,同比增长2.84%。

需要提及的是,截至2022年9月30日,新华制药短期借款为3.82亿元,较上半年末的3.69亿元不降反增,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由有上半年末的9.38亿元降至9.32亿元,长期借款由3.71亿元增至5.57亿元。

由于股价连续涨停,新华制药近期也频频登上当日龙虎榜。而在买五和卖五的名单中,一线游资“东方财富(行情300059,诊股)拉萨东环路第一营业部”和“东方财富拉萨团结路第一营业部”,以及知名游资“中金公司(行情601995,诊股)上海分公司”频频现身,表现活跃。

更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深交所下发的监管函,公司第三大股东华鲁投资,在2022年11月10日至14日,未提前披露减持新华制药414.32万股,此举系华鲁投资将手中所有的“流通股”清仓式抛售,涉及金额近1亿元。

从长期市场发展的角度来看,新华制药的长期可持续的上涨可能并不会那么明确,毕竟这种需求从目前来看还是中短期需求,长期来看虽然会有一个增长,但是需求的回落是必然的。

按照历史经验来看,天底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热门概念再硬也需要回归基本面。后续市场目光将更多聚焦在上市公司本身的主营业务上,而那些没有基本面支撑的“妖股”,在遭遇爆炒之后,终究是一地鸡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