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等死,不如拼死!我一定给你们看看,靠我们自己技术建设自动化码头的可能性到底是不是个零。”这句铿锵有力的话出自“时代楷模”、港口科技领域二十大代表、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别专家、“连钢创新团队”带头人张连钢之口。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张连钢带领团队多年努力下,2017年5月11日,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正式投产运营,标志着中国港口创建了集装箱装卸的世界最高端形态。建设智慧绿色港口的“中国方案”实现了从“一张白纸”到“领跑世界”的巨大飞跃。

彰显民族志气 坚定矢志报国

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立项之初,国内没有可学习借鉴的港口,张连钢带着项目组成员奔赴欧洲学习。

不允许到码头前沿去观看,断言国内做出这种码头至少需要10年时间,建议直接购买技术……欧洲码头现场,国外对核心技术的封锁以及对国内科技力量的怀疑深深刺痛着张连钢的内心。

“我们一定要建设世界一流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底子薄不怕,只要大家铆足劲,潜心学习最前沿的知识,一定能走出一条中国人自己的自动化码头研发道路。”张连钢作为团队主心骨,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在港口自动化码头建设征召时,张连钢全然不顾医生“只有30%的患者有5年以上生存率”的提示,10年内做过两次肺癌手术的他秉持着“我们不想等死就只有拼死干”的决心扎根项目一线,从未退缩。他早已把医生“恢复期多注意休息”的嘱托抛在脑后,几次请求回单位上班,单位不批准,他就选择在家通过网络办公。

独木不成林,一花难成春。在张连钢焚膏继晷、拼搏奋斗的精神,鼓舞带动着团队成员:徐永宁晚上照顾罹患重病的妻子,白天坚守在工作岗位;李永翠因为工作原因,直至春节才见到生病住院的父亲;朱林、王照富一直坚守到设备运抵码头上岸;王学龙手术后出院立即投入工作中……以报效国家、为国争光为己任,在张连钢带领下,“连钢创新团队”不懈努力、克难攻坚,蹚出一条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设计建设运营新路径,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也光荣入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与第二批国家交通运输科普基地名单。

排除万难险阻 勇攀创新高峰

自动化码头建设过程中,身处无资料、无经验、无外援的艰难境地,张连钢带领团队用1300多个日夜的拼搏来攻坚克难,开过了“3000”场技术研讨会,提出了“40”个出入集装箱卡车的闸口布局的方案,拥有了“7000”个流程测试案例,开展了“100000”次反复测试……从关键技术研究到方案设计,从仿真分析到实验验证,张连钢带领着团队,一步步将一个个创新设想变成切实可行的方案。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5月,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从概念设计变为了现实,首船平均装卸效率达到26.1自然箱/小时,一开港便创世界最高纪录。张连钢所带领的“连钢创新团队”仅用3年半的时间自主设计建成了全球领先、亚洲首个真正意义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开创了低成本、短周期、全智能、高效率、更安全、零排放的全自动化码头建设先河,为全球智慧港口建设运营提供了“中国经验”“中国方案”。

在自动化码头二期建设中,张连钢带领团队再次实现了新一轮的突破。仅15个月,集合了“氢+5G”“全球首创机器视觉+自动化技术”“全球首创智慧监管系统”“全球首创基于商业智能(BI)的自诊断系统”等多项世界领先的中国港口原创“黑科技”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二期项目投产运营。这是“连钢创新团队”交出的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最优答卷。

目前,由“连钢创新团队”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与“桥吊防风锚定系统和方法”两项成果,分别入选2021年度交通运输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库重大创新项目与专利两大类别。

怀揣匠心精神 “赶考”永远在路上

“99分在他那也都是不行的。”张连钢妻子王晓燕告诉记者,张连钢这个典型理工男是个凡事都要精益求精到100分的人,方案可行还不够,一定要找出最优解。

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也给了张连钢事事求精的“较真劲”,最好的认可与回报。2022年6月28日,在“德翔许明”轮作业中,自动化码头桥吊平均单机作业效率达到了60.18自然箱/小时,桥吊最高单机作业效率达到67.76自然箱/小时,效率一举提升14.2%。这已经是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第九次刷新自动化码头装卸效率世界纪录了。

推进自动化桥吊“一对多”监控系统研发落地,实现效率效益双提升;加快推进自动化码头二期、三期工程建设,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和关键设备国产化替代;打造中国港口氢能利用示范典范,着力建立健全风光储氢一体、多能互补的现代能源体系……转眼间,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投产运营五年多,“天水共蓝、港城共融、智慧联通、多方联动”的一流智慧绿色海港正在成为现实,以实际行动坚定践行科技强港使命的张连钢,带领技术骨干,仍然在朝着国际领先的智慧绿色港口建设的目标加油奋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