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海底捞、呷哺呷哺在港股上市,后有七欣天、捞王冲刺港股IPO。目前,在行业洗牌、巨头重整策略之际,谁将成为“火锅第三股”?这也引来业内密切关注。

分析人士指出,面对激烈竞争,火锅企业还要在服务、场景、食材、大单品的打造等方面去发力,通过跨界营销获得年轻消费者的流量。

捞王二度冲刺港股IPO

近期,主打粤式火锅的捞王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或将于第二季度寻求通过港交所聆讯并在其主板挂牌上市。这也是继去年9月上市申请失效后,捞王二度冲刺港股IPO。

2010年,捞王在上海成立。截至目前,其在国内共有150家店。招股书显示,捞王接下来计划继续开店,在未来三年内将共开184家新餐厅,将于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分别开设44、60及80家新餐厅,且计划将新门店主要开设在购物中心。

捞王是主打猪肚鸡白汤口味的火锅品牌,也是火锅细分赛道粤式火锅的龙头。旗下有三大品牌,除了主打家庭、聚餐场景的打边炉捞王锅物料理,还有针对年轻客群的一人食迷你火锅“锅季”和快餐店“捞王心灵肚鸡汤”。

招股书显示,目前捞王占有1.7%的市场份额。2019年~2021年,捞王的营收分别为10.95亿元、11.25亿元、13.0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7991.5万元、6744.6万元、1396.0万元。对于增收不增利的现象,捞王解释称,主要由于疫情导致纯利减少。

另外,捞王近年来的“翻台率”呈逐年下降走势,2019年~2021年分别为3.0次/天、2.5次/天和2.3次/天。据了解,“翻台率”是餐饮行业考量评估单店盈利能力的一大指标,意为餐桌重复使用率。

对此,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向信息时报记者表示,“目前捞王的‘翻台率’并不亮眼,如果没有达到3.0次/天以上的‘翻台率’,就算公司上市成功,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关注度、青睐度和追捧度也不会很高。”

在他看来,捞王还需要营造更好的消费场景,加速创新升级迭代。否则,上市仅能为其解决资金链紧张的问题,或者只能为品牌在扩张门店时进行资源性补偿,不具备后续力。

还有哪些机会可以挖掘?

门槛较低、玩家众多,火锅行业的竞争一向激烈,涌现出了不少细分品类。近两年来,锅圈食汇、懒熊火锅、九品锅等企业纷纷进入火锅食材行业。另外,自热火锅等方便食品也迎来了爆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场上有350多个自热火锅品牌。

记者注意到,“火锅+”也成了行业一大热门。自呷哺呷哺旗下的湊湊开辟“火锅+奶茶”模式后,“火锅+甜品”“火锅+烧烤”“火锅+卤味”“火锅+酒馆”“火锅+菜系”……多种玩法在火锅赛道涌现。2021年底亮相的“谢谢锅”更是独创了“涮+烤+酒饮”的多元素融合模式,品类叠加品类,场景叠加场景,让消费者的用餐体验更多元。

此外,地方特色菜的火锅化改造,也成为火锅赛道创新的一大新趋势。据悉,这种火锅也被称为“有料”火锅,即从传统火锅优势食材或者地方特色菜中找到灵感,一种食材或者一道菜都可能成为一个火锅细分。比如,猪肚鸡、椰子鸡、潮汕牛肉、花椒鸡等等都属于这一范畴。

对于火锅品牌而言,未来又有哪些机会点?朱丹蓬表示,最快的出圈方式就是找到自己的定位,占领某一细分品类或在经营上寻求创新,主动迎合新生代的火锅消费理念,寻求异质化发展。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火锅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4998亿元,同比增长18%。预计2024年火锅餐饮市场规模将达到641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6%。相比于其他餐饮行业,火锅行业更容易实现规模化、标准化,未来前景仍被普遍看好。

“火锅第三股”之争

截至目前,已经在港股上市的火锅企业有海底捞、呷哺呷哺。2021年,上述“火锅双雄”都关闭了部分门店、重新调整策略。而就在行业洗牌、巨头收缩之际,火锅江湖却是暗潮汹涌,新势力频频出击。

企查查显示,2021年,火锅赛道不仅已经沉淀出一批优秀品牌,还持续吸引着众多餐饮创业者入局,仅1~10月,火锅相关企业的注册量就达到了6.3万家。

虽然疫情之后注册量有略微下降趋势,但相比其他餐饮品类,火锅仍旧是热门掘金赛道。2021年8月初,重庆火锅品牌周师兄宣布已完成亿元A轮融资,由黑蚁资本独家投资;8月中旬,火锅烧烤食材新零售商锅圈食汇再获茅台建信基金、物美投资;2022年1月,重庆火锅品牌珮姐也宣布完成亿元级融资。

目前,正在冲刺港股IPO的除了捞王以外,还有七欣天。记者了解到,七欣天的特色是“一锅两吃”,主打“海鲜+火锅”双重概念,即消费者点餐后先吃到一锅炒海鲜,吃完后会再加入汤底和配菜等变为火锅。

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七欣天的营收分别为12.85亿元、14.26亿元和14.80亿元,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8115.7万元、1.72亿元和2.59亿元。

七欣天将公司业绩增长部分归功于菜单优化及创新的持续努力,因而保持了相对较高的人均客单价。2021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显示,七欣天人均堂食客单价为131元,超过了海底捞2021年上半年的107.3元人均消费水平。

在业内人士看来,七欣天近年来业绩增长还与其快速扩张不无关系。记者查阅招股书发现,该公司餐厅总数从2019年1月1日的115家增长至目前的256家,增幅达122.6%。七欣天在招股书中透露,计划于2022年开设约70家新餐厅,2023年及2024年分别开设100家及130家新餐厅。

捞王和七欣天,谁将成为继海底捞、呷哺呷哺之后的“火锅第三股”,目前还充满变数。

业内声音:

跨界营销才能俘获年轻消费者

在朱丹蓬看来,火锅行业的属性偏社交、偏大众、偏休闲,所以是年轻人的选择,而年轻人消费主要看氛围、看场景、看品牌、看整个火锅行业的创新升级迭代以及差异化。因此,火锅企业就要在服务、场景、食材、大单品的打造等方面去发力,通过跨界营销获得年轻消费者的流量。

长期从事商业规划与品牌战略研究的赖阳认为,餐饮企业一定要推出不同品牌、不同模式、不同特色主题来增强发展力,“如果不同品牌差异大,产品特质也完全不同,则可以覆盖不同的消费市场。”

(记者 张柳静)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