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于10月2日花落两位mRNA先驱——美国科学家DrewWeissman(德鲁·魏斯曼)与匈牙利科学家KatalinKarikó(卡塔琳·卡里科)。据“华山感染”微信公众号10月4日点评,mRNA疫苗技术落地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又一次“盗火”,预示可能会带来生物医药领域的巨变。但值得注意的是,港股恒指次日收盘大跌,mRNA概念股亦表现平平。
另一方面,研发mRNA新冠疫苗的港股公司艾美疫苗公告启动A股上市计划,却迎来二级市场用脚投票,本周一收盘跌逾50%。从基本面来看,公司业绩连年亏损;从行业整体来看,艾美疫苗表现或是mRNA疫苗公司的缩影,近两年疫情红利消失后,众多该类疫苗公司遭遇股价、业绩“戴维斯双杀”。有分析称国内mRNA技术或是医药行业的第一大黑洞。
(相关资料图)
业内认为,寻找mRNA技术应用于非新冠疫苗领域赛道是企业现阶段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其中mRNA肿瘤疫苗和mRNA预防性疫苗为当下企业深耕的领域,但截至目前,除新冠疫苗紧急上市外,其他大多处于早期阶段。
▌mRNA新冠疫苗红利退散:康希诺遭戴维斯双杀的同时开拓CDMO业务 首家mRNA初创企业传信生物正式向资本“投降”
mRNA技术的应用研究分布在预防疫苗、治疗疫苗、治疗药物三大领域,其中预防性疫苗针对传染病,包括流感、RSV、HIV等疾病;治疗性疫苗集中在肿瘤疫苗领域;治疗性药物包括通过mRNA技术替代抗体、细胞因子等药物。据百谏方略研究统计,2023年全球mRNA疫苗和治疗药物市场销售额将达263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557亿美元,2023-2030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1.32%。
考虑到新冠病毒的快速变异特性,当前mRNA新冠疫苗仍在发挥余热。据财联社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在研mRNA疫苗的上市公司包括石药集团、沃森生物、康希诺、艾美疫苗、复星医药、百济神州和智飞生物等,具体如下:
不可否认,mRNA赛道前景潜力无限。然而,从商业回报的角度看,当前国内企业前路仍存不确定性,多家mRNA疫苗公司深陷亏损泥沼。
疫苗龙头康希诺半年报披露,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2590.78万元,同比下滑95.89%;亏损8.41亿元,上年同期盈利1223.84万元,新冠疫苗产品市场需求量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集团于上半年实现新冠疫苗产品销售收入约3556.89万元,同比下降约94.26%;百济神州半年报指出,公司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累计未弥补亏损561.91亿元,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为58.82亿元,同比增长17.28%,研发投入用于产品管线的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合作研发等。
业绩的大跳水体现在mRNA公司的股价上面,康希诺A股股价自2022年11月11日高点迄今累计最大跌幅达76.63%。
随着mRNA新冠疫苗红利退散,多家mRNA公司开始退场或转型。康希诺在互动平台表示,目前正在拓展相关CDMO业务并进行转型升级。国内mRNA疫苗赛道的明星企业斯微生物7月19日通知旗下天慈工厂暂停试运行,并于8月在微信公众号发文称将着力打造CDMO一站式服务平台,即代工;随后9月底,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一条限制消费令显示,公司及其创始人李航文被限制高消费,此外,法院还冻结了斯微生物合计1亿元的股权。
科创板上市的疫苗公司百克生物6月27日公告表示,按照一次定价、分期实施的原则,拟分步对mRNA公司传信生物进行增资及股权收购,并最终持有其100%股权。有分析认为,这也意味着,国内首家mRNA初创企业正式向资本“投降”。
▌mRNA疫苗下半场:艾博生物、斯微生物等押注肿瘤疫苗产品 莫德纳新冠和流感联合疫苗进入最后阶段试验 但全球尚未有非新冠疫苗的管线成功上市
那么新冠疫苗之后,mRNA技术的下一个主战场在哪里?根据中信证券研报测算,肿瘤疫苗和预防性疫苗市场规模占比较高,有望在2025年分别达到105亿美元和101亿美元,相应的领域则成为mRNA企业们新的布局重点。
业内普遍认为,肿瘤疫苗领域有望成为mRNA下半场最大的一款蛋糕,国内包括艾博生物、斯微生物、嘉晨西海以及新合生物等mRNA企业争相布局肿瘤疫苗产品。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10月3日发文,目前我国已有7款mRNA肿瘤疫苗产品,均处于临床试验早期,主要适用于肝癌、鼻咽癌、胃癌等领域。
除了肿瘤疫苗,我国利用mRNA技术在猴痘疫苗领域同样实现了新的突破。中国生物杨晓明团队在权威期刊《自然-通讯》上发表了关于开发新型猴痘mRNA疫苗的最新研究,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在Nature上发布的有效针对猴痘的mRNA疫苗的相关研究。据中国生物8月公开消息,该疫苗临床试验申请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受理,即将开展临床试验。
海外市场方面,美国疫苗厂商Moderna(莫德纳)10月4日宣布,公司研发的新冠和流感联合mRNA疫苗在早期研究中显示出积极结果,将进入最后阶段试验,莫德纳希望该联合疫苗(mRNA-1083)能在2025年获得上市批准。此外,莫德纳在开发一种针对流感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联合疫苗,以及另一种针对所有三种呼吸道病毒(新冠病毒、流感和RSV)的联合疫苗。公司在9月的年度研发日上宣布,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推出多达15种新产品,并将多达50种mRNA药物推进至临床试验阶段,其项目涉及癌症、罕见病和传染病等领域。
今年4月,BioNTech也宣布将继续贯彻研究新型癌症疗法的雄心,包括将肿瘤学产品线扩展至20个项目,与此同时,将启动传染病领域四种候选mRNA疫苗的I期试验。辉瑞和BioNTech也在开发一种针对新冠病毒和流感的疫苗。两家公司已经于去年11月开始第一阶段试验,并表示预计将在2024年或更晚推出该疫苗。
但需要指出的是,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目前尚未有mRNA非新冠疫苗的管线成功上市。以热门领域的肿瘤疫苗(又称“癌症疫苗”)为例,BioNTech创始人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表示,他们对未来几年的癌症疫苗充满乐观,预计mRNA癌症疫苗会在2030年之前上市使用。而对于国内企业来说,专家认为,要将mRNA癌症疫苗推进至Ⅲ期乃至获批上市,保守估计也要5-10年时间。
从这个角度看,业内分析,当时间维度被拉长,打好“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持久战已经成为行内共识,经疫情催化的mRNA公司,在近两年的短暂火热之后,迎来的将是更加漫长的考验,而残酷的市场出清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