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由中交二航局参与投资建设的国内整体规模最大的内河沉管隧道——襄阳市襄江大道鱼梁洲隧道建成通车。
(资料图片)
襄阳市襄江大道鱼梁洲隧道是连接襄阳市东津新区与樊城老城区的一条快速通道,起于大庆东路东侧,途径城市“绿心”鱼梁洲,止于纵四路西侧,全长5.4公里,采用双向六车道城市快速路标准建设,主线设计时速60公里。
该项目严格遵循生态保护原则,总体采用隧道结构,其中明挖暗埋隧道长4.03公里,明挖敞开隧道长0.36公里,两次下穿汉江的沉管隧道长1.01公里,是千里汉江第一条公路隧道,也是华中地区首条内河沉管隧道。
从项目筹备期开始,中交二航局建设团队就以“建造高品质沉管隧道”为己任,将技术创新放在关键位置,依托二航局科研平台,从关键技术、核心装备、特殊材料、智能建造等多个领域入手,实现国内首条沉管隧道建设全产业链国产化,并诞生了“三个最大”:世界最大规模千米双轴线沉管预制干坞、国内最大规模临江超厚砂卵石强透水地层超深超大基坑、国内最大规模超深格型地连墙岸堤防护结构,以及“七个首创”:国内首次采用移动工厂法整体式沉管全断面顺序浇筑工艺、世界首次采用无焊接装配式端封门结构、国内首次采用国产GINA止水带、世界首次采用先铺卵石基础工艺、国内首次采用全漂浮式整平船进行水下基床铺设、世界首次采用柔性压载水袋进行管节压载、国内首条陆域最终接头不设止推构造的沉管隧道,对引领内河沉管隧道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沉管预制干坞采用“双轴线干坞”建设方式,即在隧道线路上修建东汊和西汊两个干坞,由于鱼梁洲主要为透水能力极强且松软的砂卵石地层,要修建起两个面积加起来相当于26个足球场的干坞,面临止水、支护等重重挑战。为此,项目团队通过布置76口降水井,开展井群降水试验,准确掌握了地下水的渗流变化,从而确定在东汊干坞采用“落地式止水帷幕”方案,在西汊干坞结合具体节段地质情况采用组合式帷幕设计,利用最深达79米的超深止水地连墙与厚达1米的塑性混凝土止水帷幕,攻克了临江超厚砂卵石强透水地层干坞施工的难题。
沉管隧道由东汊660米6节沉管和西汊351米4节沉管组成,平均单个管节重约2.7万吨,相当于一艘“小型航母”。在传统的预制工法下,要保证这样大体积的混凝土结构管节表面无裂缝、管节内部不变形,其预制周期远超施工计划。于是,项目团队寻求新突破,借鉴跳仓法和工厂法节段预制工艺原理,开展了沉管预制工艺、模板台车、钢筋台车和混凝土裂缝控制等创新技术的攻关和研发,最终提出整体式管节移动工厂法预制技术,通过底板、侧墙、顶板钢筋绑扎、浇筑、养护五个分厂同步流水作业,实现整体式管节的全断面顺序浇筑,大幅缩短预制工期,同时有效降低了混凝土开裂风险。
沉管浮运安装期间,项目团队通过自主研发的沉管施工全过程信息监控系统,实时监测调控沉管下沉过程中的姿态,确保沉管对接的安全和精度,完美实现了沉管管节在汉江水下25米最深处,对接接头偏移不超过20毫米,轴线偏差不超过50毫米的高精度对接目标。
项目建设期间,建设者们还克服了汉江特大汛情、疫情常态化等不利影响,确保了项目安全优质高效建成,并获得各方肯定,获评2020-2021年度“全国优质模架工程项目”、2021年(全国AAA)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工地安全生产标准化学习交流项目、首届全国交通企业智慧建设创新实践优秀案例等荣誉,并形成了200余项科技创新及质量创优成果。
“质效并行,在‘超前谋划+动态管理’的模式下,我们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推进,以调整方案、技术攻关、总结运用等方式突破施工阻力点,达到了增量提质的良好效果。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开展更深层次、更广领域的探索,让技术革新不断促进中国交通建设领域向前发展。”项目负责人孙晓伟说。
襄阳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管理中心总工程师张林表示:“中交二航局深耕襄阳已久,是襄阳城市值得深度合作、共创未来的好伙伴。此次鱼梁洲过江隧道通车,是中交二航局在建设行业上的实力彰显与证明,更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二航建设者们勇于开拓的探索精神与踏实肯干的坚强韧劲。”
项目的建成通车,使东津到樊城的行车时间从45分钟缩短至10分钟以内,加快了东津、樊城新老城区的联通联动,实现了襄阳内环线、绕城高速与樊城、鱼梁洲、东津新区的快速连接,使外环高速与内环快速路得以有效串联,成为引导城市向东拓展、带动人口聚集和功能转移的重要交通轴、发展轴和景观轴,为襄阳市打造“一心四城”空间布局结构提供“加速度”,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效提升襄阳的区域影响力,助力襄阳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