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前三季度,中远海控实现营业收入3,165亿元,同比增长37%;实现息税前利润(EBIT)1,436亿元,同比增长50%;实现归母净利润为972亿元,同比增长44%。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地缘局势紧张、通胀压力攀升等多重挑战,中远海控始终坚定以客户为中心,积极应对全球经贸变局,努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在近日举行的中远海控2022年三季度网上业绩说明会上,董事会秘书肖俊光介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各板块均取得佳绩
前三季度,中远海控集装箱航运业务板块实现航线收入450.1亿美元,同比增长35.4%。其中,外贸航线收入同比增长37.3%;公司国际航线单箱收入为2,876美元,同比增长48.0%,内贸干线单箱收入为2,735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6%。
港口业务方面,总吞吐量为9,741万标准箱,同比上升1.0%。其中控股码头吞吐量2,422万标准箱,同比上升40.1%。
截至2022年9月30日,中远海控自营集装箱船舶503艘、约291万TEU。此外,该公司手持新造船订单32艘,约59万标准箱,预计在2023年至2025年间陆续交付,中远海控在实现船队规模有机增长的同时,船队结构也将得到持续地优化。
当前中远海控的财务状况稳健,现金流健康,随着公司加大债务偿还力度,资产负债率从高位的75%已快速下降至50%左右的水平,抗风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该公司外部租入运力比重仅为28%,在全球主要班轮公司中属较低水平,较好地规避了市场租金大幅上涨后快速回落的风险。
“站在当前时点,无论是中远海控的客户结构、船队结构,还是财务状况,都为该公司未来妥善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实现更加稳健、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肖俊光表示。
内部优化外部拓展
“前三季度公司在战略落地、产业经营、客户服务和社会责任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继续保持着良性的发展势头。”肖俊光说。
8月8日,中远海控发布了优化组织架构的公告。通过新设立供应链物流事业部、资本运营部,来进一步增强自身拓链补链、服务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
调整后,中远海控定位于“以集装箱航运为核心的全球数字化供应链运营和投资平台”,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集装箱航运+港口+相关物流服务”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是承担中远海运集团“打造世界一流的全球综合物流供应链服务生态”愿景目标的核心公司。
“可以说,公司的定位更加清晰,也更加顺应了班轮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广大客户的需要。”肖俊光说。
此外,中远海控加快了部分产业项目的推进和落地节奏,比如收购中远海运物流供应链公司的部分股权,与上汽集团开展股权合作,推动供应链事业部正式运营,在电商平台首次上线数字化供应链产品,以及收购上港集团及广州港部分股份,和订造12艘2.4万TEU甲醇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的公告。
数字化产品不断升级更好满足客户需求。年内,GSBN区块链电子提单放货应用首度登陆欧洲,区块链海运电子提单国际标准顺利立项;在Syncon Hub电商平台首次上线数字化供应链产品,为电商客户提供全程端到端服务,全球上线国家和地区超过40个,并成功推出海外门店FOB产品。有力地提升了物流效率,惠及更多客户。
中远海控表示,将继续致力于加强供应链各环节的融合协同,构建以集装箱运输为核心、覆盖全球的“集装箱航运+港口+相关物流”三位一体的全球供应链体系,推进更为高效、便捷、透明、开放的供应链运行新范式。借助数字化技术赋能业务,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的全程供应链产品,通过客户一站式入口,高效链接客户和合作伙伴;加速建设数字化供应链平台,快速响应客户和市场需求变化,提升全链产品销售和解决方案提供能力,提升客户体验和内部运营效率;依托航线、港口、全球网络等航运资源优势,规划布局供应链资源,与合作伙伴开展广泛地合作,构建整个供应链的全球生态体系,以全球数字化供应链的建设推动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将继续提供高水平服务
对于未来,中远海控方面表示,该公司会积极把握市场机遇,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全力保障客户出运需求和供应链的平稳运行。也将加强商业模式创新,致力于与客户构建更加稳定、长远的合作关系,为客户提供绿色低碳供应链解决方案,持续优化产业布局,不断增强自身平抑周期波动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努力为客户创造价值,为股东创造回报。加快拖车平台、铁路运营平台、海外仓、内陆无水港、港口后延、物流园区等重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资,切实提升公司集装箱全程物流服务能力。
对于后期集装箱航运市场走势,中远海控方面分析认为,展望四季度,需求方面受全球高通胀、地缘局势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集运需求增长将面临一定挑战。但从长期来看,全球GDP预计仍将保持正增长,集装箱所装载的大多是企业生产、居民生活所必不可少的产品和商品,因此集装箱航运需求仍将随全球GDP增长而保持韧性。根据航运咨询机构德鲁里统计,2000—2021年间全球集装箱货运量年化增速为6.1%,2011—2021年亦保持了3.8%的年化增速。
从供给侧来看,新造船市场也显示出了不同于以往的理性。一方面,船公司资本开支更加多元,在近年盈利情况好于2007年的情况下,新造船订单占市场存量运力的比重为27%,不及2008年64%的一半;另一方面,未来两年交付的船舶中,5,000-15,000TEU的中型船舶占比明显上升,这些船舶将主要用于船队结构的优化升级。
此外,即期市场运力跟随需求变化进行调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市场抵御系统性风险冲击的能力。而在行业环保要求日益趋紧的背景下,老旧集装箱船舶拆解及减速航行,也有望在较长时期内对有效运力供给形成一定程度的约束,有助于市场总体供需维持“弱平衡”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