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提升全省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竞争力的若干政策措施》(下称《政策措施》),提出到2025年,培育1家豪华邮轮制造企业、1家大型LNG运输船制造企业和1家新型油气装备制造企业,打造一批主流船型名牌产品、单项冠军企业和一批船舶海工装备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率先建成世界级船舶海工先进制造业集群。


【资料图】

据悉,《政策措施》是落实国家和江苏省此前提出的船舶海工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而制定的,主要包括加快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等6方面18项内容。

政策举旗 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根据中国企业数据库企查猫,目前中国海工装备企业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截至2022年6月底,江苏共有相关海工装备企业数1045家,全国第一。

海工装备产业园初具规模,南通、扬州、泰州等地是江苏省海工装备制造业企业主要聚集地,也形成了一批海工装备产业园,主要包括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亚星海工产业园、扬州仪征经济开发区等。

近两年来,江苏省政府的目光一直关注海工准备制造业发展。2021年8月,出台《江苏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链,以海洋装备等领域为重点;同年12月,《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中提出,“江苏沿海要发展新型海洋工程装备,加快培育新型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集群”;今年3月出台的《江苏省“十四五”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规划》表示,到2025年,江苏省船舶和海工市场份额在国内超40%、国际市场份额力争达到18%左右,率先建成世界级船舶海工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一批船舶海工装备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成为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第一强省。

政策是行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举旗定向,引领江苏船舶海工扬帆起航。

此次出台的《政策措施》再次强调了“打造沿江区域世界级船舶海工先进制造业集群”——抓住国家建设“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善的长三角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综合产业集群”的战略机遇,加快布局20万吨级大型豪华邮轮、浮式油气生产工程和大型船舶海工智能化生产线改造等一批重大项目,大力发展浮式生产储油装置、超深水平台、天然气装备等高端海工装备,到2025年率先建成世界级船舶海工先进制造业集群。

同时特别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船舶海工项目列入江苏省重大项目清单、省重大工业项目清单,依法依规强化土地、岸线、能耗、产能、环境容量等资源要素保障,优先办理船舶海工重大项目涉水工程前期审核、通航安全保障评估和施工作业许可。培育江苏船舶海工品牌,实施质量品牌精品工程,着力打造品质高端、信誉过硬、市场公认、全球领先的江苏船舶海工精品。

创新引领 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是海洋强国、制造强国、交通强国等国家战略实施的基础和重要支撑,是技术先导性强、产业关联度大的现代综合性产业。

江苏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体系齐全,产业链条长,产业规模、发展质量、发展速度一直稳居全国前列,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大省。2021年江苏造船完工量为271艘1642.7万载重吨,造船完工量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9.5%,占全国份额的41.2%。

如何实现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由大到强转变、高质量发展成为江苏省“十四五”期新的课题。

加快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或是答案。

《政策措施》提出,聚焦高技术船舶、高端海工装备、绿色(纯电动或使用氢燃料电池、氢内燃机等)智能船舶、特种船舶、深海锚泊及动力定位控制系统等重点领域,支持骨干船舶海工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支持船舶海工龙头企业联合优势高校院所和上下游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围绕深海勘探成套装备、多功能LNG船、油气关键装备、绿色智能船舶、远海风电场配套、海工平台关键配套等技术方向,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提升关键配套能力和自主可控水平。

布局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支持太湖实验室围绕深海装备共性技术、船舶海工工业软件等开展自主科研攻关和转化应用,支持南通、泰州、连云港等地加快建设省船舶工业海洋油气装备创新中心、省船舶工业智能制造创新中心、省船舶工业软件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支持南通、镇江、泰州、扬州等地建设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制造研究院、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船舶产业研究院、船舶电子研究所等创新平台,支持有条件的地区与省内外高校、大型科研院所共建涉海领域新型研发机构和融合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转型升级 促进新产品推广应用

7月21日,由南通长风新能源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建造的浮式油气生产平台“FPUTRUNOJOYO 01”在江苏南通通州湾举行命名暨交付仪式,这标志着南通沿海海工企业已具备高端浮式生产装置建造能力,在中国民营企业承接高端海工EPC项目建造方面实现了新突破。

作为国内首个从设计、采购到施工整链式由民企主导的项目“FPUTRUNOJOYO 01”成功实现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0%甚至以上,刷新了中国民营企业承接高技术、高难度海工装备的新纪录。

今年以来,江苏船舶海工“起锚”的信号越来越强烈,几乎每月都有船舶接单交付。在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里,一艘艘建造中的轮船、海工装备摆开“巨人阵”,整齐排列在长江北支岸线上,蔚为壮观。

“全球海工船舶产业正迎来‘又一春’!”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党工委书记黄豪杰对媒体说。

这背后是转型升级让船企订单“饱满”。

据介绍,上一个10年,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大规模“洗牌”,园区企业不再集中在产业低端互相拼杀,而是各自锚定方向:中远海运海工研发的“深海高稳性圆筒型钻探储油平台的关键设计与制造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集太平洋参与制订船用半冷半压式液化气储罐行业标准;振华海工的海上风机安装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在手订单30多亿元,其中船舶9艘,还有诸多燃料罐及海上风电订单及潜在订单,生产计划排到2024年。”中集太平洋海工相关人员对外透露。

《政策措施》也明确,加快推动船舶海工行业“智改数转”。加快推进关键工艺技术升级,鼓励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提升除锈、喷涂、焊接等工艺技术效能。发布船舶海工行业“智改数转”实施指南,推动建成一批型材加工、板材加工、分段喷砂除锈、分段涂装以及VOC处理等智能制造单元,打造一批中间产品智能生产线和船舶海工智能制造示范车间。

同时,加快推动绿色智能船舶、深远海装备、极地装备等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发布高技术船舶海工重大战略产品清单,加大对列入清单的首台套产品支持力度。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