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

渚清沙白,丹桂飘香 。葛洲坝下,摄影大咖端着“长枪短炮”,打卡江豚撒欢的乐园,印有“三峡通航”字样的岸标迎送万千风帆,好一派生态长江的绝美风光。

溯江而上,绿潮涌动,绿色船舶、绿色锚地、绿色基地接连着墨,一幅蜿蜒59公里的生态画卷缓缓铺展开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都得益于‘三控三全两禁止!’”

天刚蒙蒙亮,三峡坝上,涉污作业船舶集中停泊区,机器轰鸣声已此起彼伏,水上清洁工们根据网上订单“上门服务”,接收船舶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

“清帆保洁××”轮便是其中的一员,甲板上多个分类垃圾桶整齐摆放,像一座移动的江上“绿岛”。“今年上半年,我们船已接收生活垃圾325吨、生活污水1.2万立方米、含油污水34立方米。”杜船长拿着台账如数家珍。

正在工作的涉污作业船舶。

据了解,在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管辖的三峡枢纽水域,涉污作业船舶共22艘,主要对待闸船舶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含油污水三类污染物进行接收,并转运上岸处置。

聊起坝上环境变化,杜船长打开了话匣子:“我从小就一直住在江边,看着这片水域越来越干净,我觉得也有自己的一份功劳。当然,这都得益于‘三控三全两禁止!’”

船长提到的“三控三全两禁止”,是三峡局正在积极推进的船舶污染防治模式,即“源头防控、接收管控、去向监控”“过闸船舶污染防治全检查、船舶生活污水直排阀全铅封、待闸船舶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接收转运处置全免费”“船舶不符合排放要求的禁止过闸、具备岸电使用条件且停泊超过两小时的禁止使用辅机”。

为真正做到源头治污,三峡局扛稳政治责任,主动与地方政府、涉污管理单位、环保营运企业、航运公司及社会力量联系对接、齐抓共管。海事执法人员对待闸船舶实施100%防污染检查和宣传,要求不合格船舶进行整改并予以诚信记分,同时,以“三峡环保监控中心”为基础,协同应用“船E行”系统、三峡综合监管平台,初步实现对船舶涉污作业、船舶交付、燃油质量监督的全天候立体监控,合力构建三峡通航绿色生态廊道。

三峡海事执法人员开展防污染宣传。

“自2019年底在长江沿线率先推行船舶生活污水直排阀铅封举措以来,我们共铅封船舶旁通阀2960艘、达标排放阀1377艘,确认检验证书记事零排放4134艘,常年过闸船舶全部实现‘船上存储、交岸处置、专船转运’。”三峡海事局危管防污处处长熊伟介绍。

如今,三峡枢纽河段船舶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含油污水已全部实现“零排放”!

——“岸电不仅价格便宜,还环保清洁!”

实施“两禁止”后,绿色岸电成为船舶待闸期间主要动力来源。

三峡海事执法人员指导港口码头使用岸电信息系统。

“待闸时使用岸电非常方便,我们用手机通过‘三峡通航e站’就能预约,还能根据需要自由选择供电方式。”新一代船电宝试点的第一艘船舶“亲河××”轮船长说。使用岸电不仅价格便宜,又清洁环保,保护了长江母亲河,非常受船方欢迎。

近年来,三峡局以船方需求为导向,以绿色锚地为抓手,建成长江上首个水上综合服务区,并以此为依托配合岸电实验区建设及岸电推广使用,研究推出4种岸电供应系统,即水上服务区综合能源保障系统、离岸固定式高桩供电系统、靠岸固定式供电系统、船电宝供电系统。

据三峡待闸锚地管理处处长杨利介绍,自2019年4月16日岸电实验区正式启动以来,岸电接入船舶数量呈上升趋势,已累计服务船舶近1.8万艘次,供电量逾2600万千瓦时,减排有害气体超1.9万吨,为助力水运行业减污降碳、绿色转型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长江三峡通航综合服务区,三峡局工作人员指导船方规范使用岸电。

此前,长江干线港口和船舶岸电监管与服务信息系统在长江全线推广试运行,三峡海事局各海巡执法大队持续强化靠港船舶使用岸电的现场监督检查,督促指导港口码头、船舶按要求使用该系统,以期真正让船方体验该系统远程监控、自动统计、智能运维、信息共享等功能带来的便利。

岸电实验区有关负责人介绍,下阶段,将借助该系统运行的契机,进一步加强船舶使用岸电的监管和服务。

可以预见,在三峡枢纽河段,在锚船舶岸电使用率将进一步提升。

——“绿色船舶的应用,成为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绿动三峡、来电宜昌,坐拥两大水利工程,这里与清洁能源结下了不解之缘。

“船只请注意,船只请进厢!”去年3月29日,三峡升船机迎来载电量全球最大、充电技术属世界首创的纯电动游轮——“长江三峡1”首航下行,开启长江“零污染、零排放”绿色船舶发展新征程。

据了解,“长江三峡1”在生命周期内,可减少燃油消耗2万吨、二氧化碳排放7万吨、烟尘颗粒50吨,对长江船舶电动化发展具有示范引领作用。“自首航以来,‘长江三峡1’航行近300次,和传统游轮相比,相当于减少了700多吨二氧化碳排放。”8月13日,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聚焦“长江三峡1”环保效益。

从“纸上”到水上,三峡局积极主动参与,提出诸多专业化建议,给予“长江三峡1”全力支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遵循,按政策要求对此类交通运输部明确推广的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动力船等示范船型船舶予以优先过闸,引导航运企业发展先进船型,为长江航运绿色发展作出新贡献。

推广绿色船舶,探索“零污染、零排放”,首先从自身做起。

2019年4月16日,改柴油为纯电池动力的公务船“海巡12909”通过现场验收,投入使用;

2021年4月20日,由交通运输部首次批复新建的一艘20米级纯电池动力公务船“海巡12930”通过现场验收,投入使用;

截至2021年11月9日,30米级纯电池动力高速公务船舶“海巡12931”通过现场验收后,已有3艘纯电动公务船舶应用于三峡枢纽一线,执行日常巡航巡查任务。

这其中,服役最久的“海巡12909”——长江流域第一艘纯电动公务船,已航行逾四年,平均每月航行60小时,平均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2吨,相较于同类型的30米级柴油航标船,减少维修工作量90%。

2019年4月16日,改柴油为纯电池动力的公务船“海巡12909”通过现场验收,投入使用。

此外,国内首艘入级中国船级社氢燃料电池动力示范船“三峡氢舟1”号,于10月11日成功首航,标志着氢燃料电池技术在内河船舶应用实现零的突破。该船交付给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之后,将用于三峡库区及三峡-葛洲坝两坝间交通、巡查、应急等工作。据测算,相比传统燃油动力船舶,预计每年可替代燃油103.16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43.67吨。

“代表三峡局参加交船仪式,非常激动。能成为‘三峡氢舟1’号船长,更是无比自豪!我们一定运行好、维护好、管理好‘三峡氢舟1’号。”三峡航道局李章说。

每天早上,“绿色方舟”逐浪前行,清波翻涌,天蓝水碧,长江黄金水道划出一道绿色船舶先行之路……

——“一张蓝图绘到底,将绿色基地、节约型机关创建进行到底!”

绿色发展之路,不仅限于水上,同样延伸到陆上。三峡局五大绿色基地里,竹枝桂叶交错,新能源充电桩伫立,“可降解”塑料袋标签醒目,重复使用的陶瓷杯泛着温润的光……

“我楼层低,先爬楼梯上去了。”结束午餐,两位职工在电梯门口相互友好问候。拾级而上的背影与电梯边“节能降耗从我做起,请您尽量走楼梯”的提示牌相互印证。侧面墙上,张贴的全国低碳日宣传海报依旧鲜亮,基地保安正从电梯侧间出来,赶往下一处公共区域排查“长明灯”。

三峡局坝河口基地生态车库四周绿树成荫。

全方位挖掘绿色发展潜力,于细微处着手,近年来,三峡局绿色发展成效显著:深化能源资源指标体系达标管理研究,完成达标可行性方案评估工作,相关成果已转化为“刚性”制度约束;启动专项节能改造,常态化落实各项节能降耗举措;推动无纸化办公,使用循环再生办公用品……“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2023年,仅基地用电量就同比减少12.51%。”综合服务中心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精打细算,才能油盐不断;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根据中央‘过紧日子’的常态化要求,我们要继续聚焦节能降耗减支,挖掘绿色发展潜力,继续节用裕民、久久为功,将绿色基地、节约型机关创建一张蓝图绘到底!” 三峡局有关负责同志认为,绿色低碳发展,是控制运行成本的“破题之钥”,是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

绿色船舶、绿色锚地、绿色基地……一个“绿”字,贯穿三峡通航的方方面面,也为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注入了绿色动能。

大国重器矗立,两岸滴翠流金,江水清冽可鉴,随手一拍就能“出片”,三峡枢纽河段绿色生态廊道将更绿、更美、更健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