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信用债方面,境内债市场,2023 年上半年新增违约主体仅5 家,违约债券数量和规模均较去年同期明显减少,违约率下降,但与2022 年类似,违约主体仍以民企和房地产企业为主。境外债市场,2023 年上半年,共有5 只债项违约,均为房地产相关公司,且部分主体海外债违约超过一次。可以看出,房地产依旧为海外债违约频率最高的行业,远超其他行业违约频率。

而城投方面,虽然目前仍没有债券实质违约,但其他负面信用风险事件如商票逾期、非标违约、技术性违约仍时有发生,给市场带来一定扰动。上半年的相关信用风险事件较2022 年同期有所增加,主要集中在债务压力较大的区域,如贵州、山东、云南等,但总体仍在市场预期之内。目前,债务压力较大的区域市场投资者参与减少,点状的信用风险事件对区域内存在明显影响,但对城投债整体的冲击仍然可控。

如何看待当前信用风险?

地产债方面,延续2022 年,2023 年上半年信用风险仍集中在民营房企。

从地产债到期压力来看,今年7-9 月和明年3-4 月为房企偿债高峰,在外部融资渠道较难打开、销售弱回暖的情况下,房企仍面临较大的兑付压力,仍面临债券展期或违约的压力。

金融债方面,企业债务违约风险收敛、金融风险总体可控。我们认为利率风险、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中小银行同业风险是后续监管和监测重点。

城投债方面,不同区域分化的局面可能将延续甚至加剧,尾部主体的信用风险,可能还将时刻牵动市场的神经。但城投债作为一个整体,在当前海内外局势及宏观经济环境下,从上到下,仍具有较强保证地方债务平稳的动力。整体来看,公开债应该能守住违约底线不破,但需关注债务压力较大区域的负面事件扰动。

风险提示:经济下行压力,地产消费复苏不及预期,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信用风险事件超预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