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4月,宁波海事法院在浙江最南边设立首个温州海事法庭。法庭成立伊始,人员结构基本来自温州本地。2015年8月,一位湖北姑娘怀揣法治憧憬、带着对大海的向往来到法庭。从此,在浙江南面的海岛、渔村、船舶……处处都留下了她的青春印迹。

与海结缘 甘做蔚蓝海洋守护者


(资料图片)

她叫夏蕾, 1981年2月出生在湖北中部一个古老安逸的京山小县城,通过努力考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系,从此成为一名守护正义的人民法官。

京山县地处大洪山南麓,素有“鄂中绿宝石”之称。境内虽有众多小溪川流不息,但大山里长大的她更向往辽阔的大海。令她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竟然自己有一天真能与海结缘,并且还成为一名守护海洋的司法卫士。

2005年,夏蕾选择成为了一名军嫂,嫁给了戍守海彊的海军军官。山海两地的婚姻生活持续了四年,2008年10月,她通过选调进入了浙江省象山县人民法院,被安排在海滨小镇石浦人民法庭。三年多的法庭工作,她无数次下海岛渔村送达调解、巡回审判、普法宣讲,先后获得象山县石浦镇“普法宣传先进个人”“综治工作先进个人”等殊荣。

在石浦工作期间,她也接触到许多渔民家庭,见识了捕鱼人的辛劳和不易,领略了大海给予人们的馈赠,也领教了台风来临时大海的残酷无情。然而,让她内心最为之触动的是大海受污染、海洋生态遭破坏的事件屡屡发生。此时,在她心里,最想的是要依法保护好这片蔚蓝色的海洋。

机遇总降临在有准备的人身上,2015年8月,夏蕾终于如愿以偿,成为宁波海事法院温州法庭的一员。

迎接挑战 厚植为民情怀

虽然法院工作有其相似性,但海事法院的受案范围和特别程序与地方法院仍存在较大的差异。专业性极强的海商事纠纷案件,加上航海、海上货运代理、航运、船舶修理建造等行业知识,给夏蕾造成了不小的挑战。

她一边抱着法条恶补理论知识,一边在实践中学习,在工作中一点一点理解吸收。渐渐地,她也能独立地完成办案任务,得到了当事人的信任和感谢,也收获了同事们的肯定。

在办理一起“三无”船舶火灾事故纠纷案时,被火烧伤的船员等钱做手术,于是对船东提起阶段性诉讼,要求已经向其支付了巨额医疗费用的船东继续承担赔偿责任。

夏蕾深知,就案判案绝非上策。为了彻底化解矛盾,她反复多次与双方沟通,情理并施,慢慢地促使双方从最初的对立到相互理解,最终当事双方握手言和,达成一揽子赔偿方案。而且,在协议签订的当日,被告即全额履行完毕,甚至被告家属还请求村干部组织村民为原告捐款,并通过朋友为原告联系申领慈善捐助。临走时,当事双方拉着夏蕾的手连声道感谢。该案案结事了后,多家报纸进行报道,在社会上产生良好影响。

如果说调解是以情理浸润人心,那么判决则是以法治彰显公平正义。在一起船舶买卖合同纠纷中,年迈的原告拿着诉状来到法庭,声称被告明知政府即将对渔船转产进行巨额补贴,故意隐瞒并以低价收购其名下渔船,导致其丧失唯一的经济来源,请求撤销船舶买卖合同。此番遭遇,让夏蕾对原告起了恻隐之心,但案件的审理容不得感情用事。通过到当地相关部门走访,调查政策情况,比对涉案船舶的市场价值等,最终她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判决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该案判决书上详尽的事实证据认定,以及深入浅出的法理分析,让原告接受了判决结果,服判息讼,该案文书也被浙江省高院评为全省优秀法律文书。

让她更直观地感受到自己作为“大海守卫者”的案件当属民事公益诉讼案件。2020年底,温州法庭受理了首批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三起案件共12名被告,均因在禁渔期内使用禁用渔具非法捕捞海产品,造成海洋渔业资源和生态损失,而被检察机关起诉要求赔偿。各被告对于自己承担刑事责任之后,还要承担民事赔偿十分不解,产生较为抵触的情绪。为了让各被告对自己行为的危害性有充分的认识,也为了达到以案普法的宣传效果,夏蕾对被告特意进行了整整一天的释法明理、说服教育,引导各被告切实认清所犯错误,积极承担相应责任。最终,各被告均主动赔偿相应款项,并书写了悔过书。这批案件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引导效果。

相知相伴 融入浙南“浙”片海

“我的脚下粘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会沉淀多少真情。”夏蕾以此作为座右铭。7年间,走遍温州靠海的港口渔村,南到与福建毗邻的苍南县霞关镇,北达与台州交界的乐清市大荆镇,瓯越大地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她的足迹。作为湖北人,她从原先对陌生语言环境的不适应,到现在温州当地的方言也能连猜带比划地听懂一些,一路走来、收获颇多。

2016年,夏蕾参与了温州法庭二十周年纪念册的编撰和制作。今年恰逢温州法庭搬迁新址之际,夏蕾再次主笔编写了温州法庭成立26周年的白皮书以及相关案例。在收集资料和写作过程中,让她对自己所守护的浙南海域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夏蕾正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和公正的态度守护着“浙”片海。

近年来,夏蕾先后获评“办案能手”“优秀调解法官”“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