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交通运输新型智库联盟成立以来,推动了各方对交通强国建设等重大战略实施积极建言献策,发挥了推动科学决策、提升决策水平的“智囊团”作用。本期“交通智库之声”继续精选专家观点,敬请读者关注。本栏目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

内河航道是国家重要的公益性交通基础设施,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期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内河航道基础设施建设将持续快速发展,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慧航道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和黄金发展期。应努力推动航道基础设施向交通新基建、数字孪生转变,有效保障航道管理和服务上下贯通、干支联动、通江达海。


(资料图片)

长江航道戴家洲生态固摊。 长江航道局供图

内河航道高质量发展需要“智慧”

智慧航道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相统一的重要途径和有效举措。

“十四五”期间,我国水运行业将进入攻坚短板、创新驱动、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航道是水运的基础,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水运优势,首要在航道上下功夫。

我国内河航道虽然通航里程较长,但是千吨级航道的里程所占比重很低,运用传统方式实现内河航道通行能力挖潜提效难度较大。

新形势下,优化航道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破解土地、环境刚性约束,需要加快内河智慧航道建设。

同时,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扩大内需,需要适度超前布局智慧航道发展,放大、倍增航道、航运对促进流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内河智慧航道是以数据为关键要素和核心驱动,融合运用5G、北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航道网动态运行管理服务、船舶与航道高效协同的现代化航道基础设施,是促进航道设施网与航运服务网、信息网、能源网融合发展的“粘合剂”和推动航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可以通过“陆水空天”一体化航道全要素运行监测网络,实现航道要素和运行态势感知即时精细,让管理者对航道状况“了如指掌”;通过航道大数据集成整合和智能分析,实现航道数据向数据资产、生产要素的转变,构建以数据驱动为导向的航道发展新模式;通过智慧航道应用推广和联网运行,推动航道管理、服务、机制的有机衔接,实现干支衔接、区域成网、通江达海的水运体系更高水平的发展;通过提供更精准、更智能、更优质的航道信息服务,为船舶科学配载、智能导航、安全航行提供有力支撑,充分挖掘航道通过潜能和航运经济价值。

京杭运河谏壁船闸。 镇江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供图

尚有短板待补齐

近年来,我国长江、西江、京杭运河等干线航道,积极开展了数字航道应用探索,建设了近14000公里电子航道图,航标和水位自动化监测、航道养护主动巡检、电子航道图应用、过闸信息服务等在部分航段应用成效明显,推动了航道运行监测、航道维护管理、航道应急调度、航道信息服务、船闸智能调度等业务发展。总的来说,内河智慧航道处于数字化初级阶段,网络化、智能化应用还比较薄弱,与推进航道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尚存一些问题。

首先,顶层设计不完善。目前,数字航道、智慧航道的探索大多以航段为单位独立开展,系统“多、小、散”,基于典型应用场景、运营模式的统一标准规范及运营机制研究滞后,港航数据交换共享生态还不完善。由于缺乏基于智能航运产业生态、航运要素协同运行需求的智慧航道体制、机制、模式、架构、技术、标准等顶层设计,行业内对于智慧航道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尚未达成广泛共识。

其次,干支发展不平衡。智慧航道建设主要集中在干线航道,支流航道数字化、网络化程度相对较低,智慧航道应用在干支之间尚未联成网、融成面,水网整体智能效应不明显,航道协同运行、一体服务能力较弱。而且,我国智慧航道“点”上创新多,“面”上融合协同应用不足,与“全面感知、广泛互联、智慧应用”需求相距较远。

再次,航道服务获得感不强。现有的智慧航道相关应用大多服务于航道维护管理,社会关注度不高、资源投入不多、技术供给不够,支撑船岸协同发展、服务港航企业及航运船舶业务运行的应用场景和功能还不多,智慧航道服务的获得感不强。智慧航道建设大多以政府投资为主,增值服务的市场化程度较低,尚未出现有影响力的航运“图商”,与新型航运“电商”合作尚存在政策、技术上诸多堵点。


西江航道红花二线船闸。 本报资料室供图

多措并举助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积极推动航道基础设施向交通新基建、数字孪生转变,打造“一网感知、一体协同、一脑赋智、一图服务”智慧航道,满足部省间、水系内航道信息交换共享,实现全国联网运行,有效保障航道管理和服务上下贯通、干支联动、通江达海,促进智能航运发展。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加强智慧航道顶层规划和制度研究。加快我国智慧航道顶层设计的深化研究。结合智慧航道的主要特征,确定全国一体化的智慧航道总体框架和发展目标,建立健全跨部门协作机制,形成流域发展合力。加强智慧航道建设、运行、维护过程中的成功实践总结,提炼成套技术,分类分级制定系列标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和模式,推动一体化协同发展。理顺资金渠道,加强对智慧航道发展的产业支持和财政资金投入,建立与航道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维护的智慧航道资金保障机制。

第二,推进干支联动的智慧航道部省共建工程。按照《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的建设“四横四纵两网”国家高等级航道网要求,通过部省共建方式开展江苏、江西、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广东、广西、黑龙江等地区高等级航道智能运行网建设工程,加快推动内河数字航道、船闸智能调度等成熟技术的规模化、网络化、标准化应用,加强全面感知、广泛互联、智慧应用能力建设,强化水网地区智慧航道联网运行,全面提升航道安全畅通保障、协同联动监管、智能综合服务能力。

第三,构建国家级、水系级、省级内河航道网运行管理和服务体系。分阶段引导各水系共建共治共享,逐步打造智慧航道管理和服务一体化体系,建立国家级、水系级、省级三级智慧航道建设运行联动机制。先期以长江、西江、京杭运河等高等级航道网为试点,统筹航道管理部门及其它涉水部门数据资源,逐步建设水系级、干支联动的航道运行管理和服务体系,形成以智慧航道应用为基础的综合航运服务。依托智慧航道相关系统,整合涉水部门公共服务资源,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国产化解决方案。抓住“新基建”和信息技术发展机遇,强化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与航道基础设施的融合应用。在航道测量测绘、航道要素在线监测、运行状态研判预警、船舶过闸智能调度、电子航道图应用等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广国产化解决方案规模化应用,确保智慧航道的建设和运行自主可控。积极争取国家及行业科技资源,推动智慧航道技术研发、试点示范。

第五,打造多元投入的智慧航道生态共同体。推动智慧航道建设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引导社会资源积极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服务,重塑智慧航道价值链和生态圈,打造智慧航道长效、可持续发展机制。积极推动航道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促进航道运营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安全可靠的智慧航道“图商”。充分发挥学(协)会等社会机构作用,为智慧航道应用创新提供交流合作平台,积极推荐创新实践成果。

(作者单位: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