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只和668亿元。
这是Wind统计的2019年上半年信用债的违约数据,相比2018年同期的184亿元,增加了263.04%。
不过,在市场人士的感受中,上半年信用债违约的势头是趋缓的。
“因为去年信用债真正爆发违约潮是在下半年,后来决策层出台一系列支持民企的措施,所以今年上半年的违约跟去年下半年比起来,整体缓和不少。”北京某券商资管部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Wind数据显示,2018年下半年,信用债违约数量为103只(全年为125只),规模为1005.7亿元,占了全年违约规模的83.14%。
对于今年下半年信用债违约的趋势,市场人士看法各异。
“2019年的违约是去年违约潮的延续,政策层面效应显现仍需一定传导期,但违约趋势已有所减缓。”上海新世纪信息研究部总经理周美玲在近期债市投资者交流会上表示,接下来需要关注行业竞争尾部企业风险、民营企业公司内部治理问题带来的经营风险等,“(下半年)信用债市场的违约,还是有信心不会像去年那么多。”
但中信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吕品提醒,需要警惕下半年信用违约风险的抬头。
“下半年信用违约的速度可能会有一定抬头,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原因:第一,很多机构的信用资质,正在被市场重新定价;第二,很多中低等级债券,市场对其质押的资质要求也在收紧;第三,过去存在的特色发债方式,接下来可能难以为继,对接下来债券续发产生一定影响。”吕品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上半年新增违约主体19家
从季度数据来看,2018年至今的信用债违约节奏略有起伏。
2018年一至四季度,各有10、12、40和63只债券违约,违约规模分别为73.6亿元、110.4亿元、429.6亿元和576.1亿元。进入2019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各有58、38只债券违约,违规规模分别为372.2亿元和295.8亿元,较2018下半年有所收敛,但同比仍然较高。
“今年上半年的违约特点,仍是民企比较多,发行人财务瑕疵问题较大,个体性相对明显。”吕品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年内新增违约主体19个,共涉及147.1亿元的首次违约时债券余额。
也就是说,从违约规模来看,上半年新增违约主体的违约规模为147亿元,与668亿元的违约总量相比,市场显然在消化2018年下半年违约潮的余震。
进一步拆解这19家新增违约主体,其特征可以归纳为:民企占绝对多数,上市公司没有光环。
吕品对记者表示,从企业性质来看,新增违约主体其中18个均为民营企业;从上市与否来看,分别有8家上市公司和11家非上市公司,并无明确的区别;从行业分布来看,化工和轻工制造分别有4个和3个违约主体,排名前二,此外商业贸易、食品饮料、综合行业分别有2个违约主体,通信、汽车、农林牧渔、建筑装饰、机械设备、房地产各有1个违约主体。
周美玲在总结历年来违约情况时表示,整体来看,制造业占比较高,2014年以来违约的企业,制造业占比超过50%,“2015-2016年以过剩产能行业为主;2018年整体行业较为分散,制造业占比接近1/3;2019年截至目前,制造业占比超过60%。”
信用分层下违约风险或抬头
“最近中小银行、非银流动性较为紧张,而且监管接下来可能会对结构化发债有所约束,或将对债券违约造成一定的边际影响。”北京某中型券商资管部投资经理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中小银行打破刚兑后,资金市场出现“国有大行-中小银行-非银”的信用分层,而非银行金融机构流动性受到较大冲击,“一些中低等级的信用债,很多都是非银在接,这些机构未来可能上调交易对手和债券的资质,等到债券到期以后,有可能出现无法借新还旧,导致违约风险。”
吕品认为,下半年信用风险有可能较上半年有所抬头,驱动因素主要有二:一是金融机构信用资质正在被市场重新定价,二是市场对诸多中低等级债券的质押要求亦在收紧。“未来,中小银行和中小非银机构,连带其中低等级资产所放的杠杆,以后可能会面临着下降,这方面资金会带来一定压力。”
但他同时表示,下半年违约金额大概率不会超过去年同期,因为“去年有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股票质押风险与信用风险带来的连锁反应。”
“短期内主要观察结构化发债情况,如果收缩可能带来什么影响。”前述北京券商资管部投资经理表示,近期监管政策层已采取一系列措施,避免银行与非银一刀切,“很多中低等级发行人得到了一定的保护,违约风险相对没那么高,但结构化融资或许是监管不认可的,接下来也可能成为风险点。”
“不过,这部分风险即便释放,也不会是爆发式的。”上述人士判断。
此前,监管部门已在摸底结构化发债的规模及风险情况,为下一步监管措施的推出做准备。
结构化发债是中国债市的隐秘一角,难以精准度量其规模。天风证券固收研究团队发现,从二级市场异常交易情况来看,结构化发行或被市场疑似认为结构化发行的债券具有以下特点:发行主体主要为AA+级及AA级的民企或AA级及以下的城投企业,涉及债券上市首日有较大概率破发且债项等级集中于AA级与AA+级。
据此特点,以2018年及2019年6月30日前发行的债券中结构化发行的规模进行保守测算,得出数据为:在纳入统计的11464只信用债(包括超短融、短融、中票、企业债、一般公司债、私募债、定向工具)中,有674只存在结构化发行嫌疑,占比5.88%,发行总额达4151.81亿元,占比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