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事队伍中,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虽然不像海事执法人员那样起伏于浪潮、去留于海岸,却同一线海事人一样,向海凝望,初心如一,为船舶指引方向,为船员保驾护航,维护水域秩序,护卫蓝色海疆……这就是海事政务人,在三尺受理台续写着有关青春、有关热爱的故事。

刘成军,大连海事局政务中心审核业务主管。作为政务队伍的一员,他七年如一日扎根窗口,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践行着“忠诚担当、执法为民”的誓言,传递着“全国海事模范政务服务之星”的榜样力量。

迎难而上 创新打造“五心”品牌


【资料图】

2017年,大连海事局按照“应放尽放、能放则放”的原则,启动了行政审批“一站式”改革。“那时候的工作真是千头万绪,又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全都要靠自己摸索。”刘成军告诉记者,面对51项下放事权,面对船舶登记、船员证书签发、通航、危防全覆盖的业务类别,如何迅速完成定位转变,实现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公,是摆在大连海事局面前的难题。

面对困难,刘成军没有半点犹豫,在政务中心领导的带领下,他凭着一股拼劲和韧劲,与同事们一起落实改革任务、推动改革攻坚。“工作的难点在哪儿,就攻哪儿;群众的需求在哪儿,就改哪儿。我认准的事儿,再难都要攻下来。”谈起自己的工作,刘成军眼里有光。

凭借多年在窗口工作的经验,刘成军带头梳理各项业务受理审批流程,优化岗位设置,编制《窗口办事指南》《政务服务手册》,建立海事行政审批流程标准化,实现从受理、审核、审批到督察监督的规范化“串联”;为了让团队成员更好地掌握技能,他组织开设月度小课堂,带动中心人员钻研业务,挤时间拓宽业务知识面,强化审核精准度;为了给行政相对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他创新打造“五心”政务品牌,开通、运行系统内首个“海事业务自助语音咨询系统”,提供全天候、不间断语音自助服务,攻克“一次性告知”和“首问负责制”难题。

据统计,2017年以来,政务中心年咨询量约2万次、年均业务办理量约3万件次,实现了业务“零投诉”、满意“零差评”。

问需于民 持续提高服务效能

2018年,政务中心进驻大连市行政服务中心,成为入驻最早、人数最多的中直单位。“每次办事少跑30多公里,真是太方便了!要是‘一站式’办理能实现当场办结,或者再快点就更好了!”船企简单的一句话,却深深地刻在了刘成军的心里。

他反复研读《政务服务指南》,多次召集相对人、业务骨干开展专题研讨,问需于民,制定《集中行政审批管理程序》《政务中心内部材料流转时限程序》《政务中心业务催办办法》等,多次向局相关部门提出业务流程优化建议,输出课题研究成果,前移服务阵地。他带领团队,刀刃向内,自我加压,持续缩短审批时限,制定“最多跑一次”清单,建立“网上提交申请、系统流转审批、送达环节核对”的新模式。

近年来,政务中心各类业务“一次性办结率”和“提前办结率”持续提升,船员类证书办结时限缩短约30%,船舶证书办结时限减少约60%,通航和危防类证书提前办结率达90%,对于可以当场办结的事项做到当场办结率100%。

蓄力前行 便民之路永无止境

刘成军心里装的最多的就是工作,只要是群众的事,他从不含糊。

2022年9月,大连某船运有限公司的“某某轮”停靠天津港期间因燃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保险证书过期无法离港,而此时正值大连疫情高峰期,政务中心人员均在酒店隔离,无法按正常程序受理业务,船方焦急万分。了解情况后,刘成军和同事们立刻主动联系船方,通过视频远程查验相关资料,并向局相关部门及时汇报,动员全局力量为其开通“特办通道”,帮助船舶按时开航。事后,该公司送来题为“为民排忧解难,竭力共克时艰”的锦旗,表达对大连海事人的感谢。

“将心比心,要把相对人当成我们的兄弟姐妹,在他们办事过程中总会有不懂办、很难办、急着办的情况,我们要以共情力、同理心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就这样,网上办、邮寄办、容缺办、并联办、流动办、N次帮、一趟清等一系列便民想法在刘成军的努力下都变成了现实。

“让服务之心更加坚定,把简政之门打得更开,将创新之火燃得更旺!”这是2023年刘成军的新年愿望。他告诉记者,新的一年,他将与政务中心的同事们一道,继续聚焦企业和船员办事的难点、政务服务的堵点和痛点,蓄力前行,在三尺政务窗口,护卫蓝色海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