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为深入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加快推进南海航海保障中心转型升级,推动南海航海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6月8日,南海海区在全国率先启动海区航标集中值守。

两年来,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的正确领导下,广州航标处坚决贯彻落实中心工作部署和要求,积极承担集中值守职责,累计处置各类告警6877次。其中航标遥测遥控系统重要报警193次、差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报警464次、AIS岸基系统报警5720次,海区视频监控平台报警538次。应急设标60座次,按时播发热带气旋信息33次,编写上报《海区导航中心24小时值班情况周报表》126篇。各单位选派业务骨干62人次参与海区航标集中值守。

两年多来,通过对值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不断探索,“重点值守、远程监控、定期巡查、应急维护”的航标运维模式全面建立,在提升海区航标效能、提高应急处置时效、加速人力资源集约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多措并举助力海区航标效能有效提升

海区航标集中值守,实现了对南海海区3215座遥测遥控航标、11座差分台和远程完善性监测站、254座AIS基站和484个重要助航设施视频监控的7X24小时不间断集中值守。值班员严格按照《交通运输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航标值班管理办法》要求,做好航标异常情况监控、应急事件处置、恶劣天气预警等信息的收集、记录;与各航标处保持密切沟通协调,做好事件的初报、续报、确报工作,跟踪故障处置进度和效果,及时将相关情况向上级报告,通过闭环管理有效推进航海保障服务效能提升。同时夜间、节假日等非工作时间的航标状态监控,解决了航标监控的“痛点”,及早发现航标故障,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处置,大大缩短了故障修复时间,提高了应急时效。

整合力量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航标集中值守,打通了航标导航处、海区导航中心值班室、各航标处、航标台/站、维护服务单位、链路保障等单位的沟通协作渠道,航标故障、应急反应的处置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AIS基站、差分台故障等第一时间通知维保单位或所属航标站;航标移位、漂失、夜间灯光熄灭及超过48小时未处理的报警,第一时间通知所属航标站,航标故障恢复时间大大缩短。设置AIS航标的时间由原来的两个小时以上缩短至30分钟以内;发现并上报的多起航标漂失案例均得到及时处置,切实提高了海区航标应急反应能力。

教学相长不断提高航标工作人员业务能力

海区航标集中值守工作开展以来,通过系统的岗前培训和实战锤炼,海区导航中心工作人员和各处选派的业务骨干,教学相长,互相学习提高,全面掌握了航标值守需要的各项技能,逐步培养了一批能够全面胜任航标集中值守工作的专才。同时通过经常开展交心谈话,定期召开迎送会,强化了对值守人员的人文关怀,形成了广州航标处与各航标处思想认识上“一条心”,实际行动中“一盘棋”的工作局面。

探索创新构建航标值守新模式

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已经建成高效有序的航标导航处—海区导航中心—各航标处的三级航标值守新模式。通过进一步深化航标集中值守机制改革,建立《海区导航中心航标集中值守奖惩记分管理办法(试行)》《集中值守统计日报表制度》等规章制度,有效监督和考核值班员工作,避免了漏报错报,提高了集中值守工作效率、工作质量。

集中值守也盘活了海区人力资源,为海区各航标处值守岗位减员80%,实现了人员集约化的目标。各部门协调配合意识增强,形成了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做到了按程序上报具体情况、处置措施及结果反馈,保证了航标态势的实时掌握、及时传递、准确决策。并且值守中积累的大量航标监控数据和工作数据,为航标效能、设备质量评估等提供数据支撑。

下一步,广州航标处将认真履行职责,进一步探索更多发挥集约效益和效率的管理举措,切实发挥海区航标集中值守的作用,为建设交通强国,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服务陆海空天一体化水上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南海航海保障工作转型升级贡献力量,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献礼。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