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自9月28日南昌临时抬水围堰工程启动至11月30日取消水上交通管制两个多月以来,面对百年不遇的赣江极枯水情,江西省各级交通运输(海事)执法机构在江西江西省交通运输厅领导下,精准施策、强化管控,将南昌临时抬水围堰工程造成赣江下游水域断航的影响降到最低,杜绝极枯水期赣江下游水域大面积堵航碍航突发事件的发生,有力维护了赣江下游航运畅通,保障了水路运输物资特别是电煤等重要民生物资水路运输渠道的畅通。
期间,共出动执法船艇526艘次,执法人员3742人次,发布通航提示和预警信息200余批次,保障了6000余艘次船舶和近300万吨货物(其中煤炭76.3万吨)通过赣江下游熊家洲至褚溪河口水域,现场维护应急畅通疏浚封航23天,及时应对处置救助搁浅船舶98艘次。
迅速启动赣江下游水上交通管控。赣江南昌临时抬水围堰工程明确启动后,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就极枯水期运输保障工作迅速召开会议进行部署,要求各相关单位充分认识赣江南昌临时抬水围堰工程对赣江下游通航影响的严峻形势,切实做好极枯水期保通航工作。江西省交通运输执法局迅速组织召开视频会议,传达贯彻落实省厅会议精神,就交通运输执法系统赣江下游保通保畅工作进行专题部署:要求全省各地交通运输执法机构将赣江下游熊家洲水域封航的航行通告信息迅速传递到相关码头、航运企业、船主;要求南昌市交通运输执法支队加强围堰工程通航安全保障以及施工水域上下游的封航警戒管控;要求南昌、九江市交通运输(海事)执法机构进一步做好赣江下游熊家洲(围堰工程施工水域)至褚溪河口水域的水上交通管控工作,确保赣江下游良好的通航秩序。
建立赣江下游管控协调机制。江西省交通运输执法局组织九江市港口航运管理局、南昌市交通运输执法支队、协调省高航中心以及赣北、赣中航道中心、搜救救助中心、省航道工程局等相关单位建立保通保畅微信工作群。通过建立完善极枯水保通航工作协调机制,明确了各单位各部门联系人,进一步加强了交通运输执法机构、航道管理部门、搜救部门以及航道应急抢通施工单位等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提高了水上交通管控工作效率。
研判制定水上交通管制措施。受全省持续晴天少雨持续干旱以及南昌临时抬水围堰工程建成后下泄流量不断减少的影响,赣江下游熊家洲至褚溪河口水域水位持续下降,航道水深由断航前的2.2m(最低水深)降至最低1.5m,航道条件的进一步恶化导致少数运输船舶发生搁浅。为此,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江西省交通运输执法局加强了通航保障工作调度,督促指导南昌、九江交通运输执法机构在保通保畅的前提下优化水上交通管制措施。当地交通运输(海事)执法机构组织搁浅船舶脱浅的同时,对每一起搁浅原因进行认真地研判分析,另外积极走访航道管理部门、相关航运企业、码头、船主征求水上交通管制意见。经分析研判,明确赣江下游三洲头至褚溪河口(航道里程约65公里)为水上交通管制水域,在当前极枯水期期间禁止船舶夜航,同时自11月10日起实行白天单日下行,双日上行的单向通航水上交通管制。自实施夜间禁航、白天单向通航水上交通管制以来,得到了广大船主、船员的认可和支持,通航秩序和通行效率明显改善,船舶搁浅事故险情大幅减少。
加强水上交通管制水域现场管控。在明确实施赣江下游水上交通管制措施后,江西省交通运输执法局督促南昌、九江交通运输执法机构及时对外发布水上交通管制航行通告,并将航行通告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及时传递到全江西省交通运输执法系统其他单位和相关的港航企业;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落实水上交通管制现场管控,在管制水域上下结点强化现场通航秩序维护,由南昌交通运输(海事)执法机构在管控上游三洲头水域、九江交通运输(海事)执法机构在管控下游褚溪河口水域分别加强水上交通管制现场管控,指挥过往船舶航经管制点水域有序停靠并等待通行指令有序通行,期间对7艘船舶超吃水航行、未遵守单向通航等违反水上交通管制的违法违章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做好应急抢通疏浚的现场管控。为保障赣江下游特别是易堵浅滩水域航道畅通,在实施水上交通管制的基础上,江西省交通运输执法局要求南昌、九江交通运输(海事)执法机构积极配合航道管理部门对浅滩水域进行多次的应急抢通疏浚,在应急抢通疏浚期间实施必要的临时封航交通管制,确保了应急疏浚工程安全同时保障了过往船舶航行安全。
积极应对处置船舶搁浅事故险情。交通运输(海事)执法机构针对可能发生的船舶搁浅堵航水域,提前谋划制定处置船舶搁浅应急预案,加强相关水上专业搜救力量的联系,积极协调锚船、过驳吊机船等社会救助力量,进一步强化应急搜救组织,对搁浅、滞航船舶争分夺秒地开展救援工作,切实做到快速行动、快速协调、快速组织、快速处置,并对发生搁浅事故未及时报告影响船舶正常通行的某船舶进行了严肃批评并依法实施行政处罚,遏制了大面积堵航、长时间滞航事件的发生。